爱尚小说网->次元->悠然我思->随风而动(17、18)

随风而动(17、18)

随风而动(17)

十七、西坝鱼馆

在湖南常德提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无人不知,那个坐落在中心城区东北城乡结合部的景点头枕太阳山,南临沅江,与洞庭湖相连,因整个湖面的形状形似柳叶而得名。被吹成是“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皆极共胜”和“湖南一宝、常德一绝”。其实和那个在柳叶湖的南面岸边开了一家农家乐的姓林的老板娘说的一样,不过就是一个城里人郊游的去处,就和湖北宜昌长江之中西坝的那条鱼街一样,就是一个餐饮的去处。

慕名而来的游客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没有不知道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没有没听过那段“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啰,刘海哥你带路往前行哪”的经典唱段的。姓林的老板娘也会唱,加上声音不错,虽然已是徐娘半老之人,也常常应游客之邀来一段男女声对唱。不过,原来在宜昌西坝开鱼馆的时候,食客们最喜欢听她唱的却是那首土得掉渣的《伙计歌》,只要她一开口:“听我嘛开言唱啊,唱一个姐探郎啊”的时候,那些吃得满头是汗、喝得面红耳赤的好吃佬都会跟着吼一句“伙计!”

就是那个用他们公司的那辆黄色的丰田面包车经常带几个外地客户到西坝鱼街前来品尝长江肥鱼的、被她的前夫喊作念时的瘦瘦的男人从来不唱歌,也不随声应和,问起理由,那个男人就会淡淡一笑的回答:“能抽烟、能喝酒、能吃鱼,就是五音不全,唱出来贻笑大方!”

念时是她前夫在学院街小学的老同学,毕业以后,按照街道划分,住在河水巷的她的前夫去了三中,住在四新路人委宿舍的念时去了四中,慢慢就失去了联系。后来,她前夫在西坝鱼街开了一家鱼馆,念时成了一家公司下属厂的负责人,经常领着外地客商到西坝吃鱼,两个老同学就有了喜相逢的一天。和念时说的一样:“到哪家吃不也是吃吗?还不如肥水不落外人田呢!”就这样,他和他的同事、以及他们单位的客商就成了他们那家鱼馆的常客。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长江边上的宜昌,第一美食肯定就是吃鱼。可是上有万州的烤鱼香飘万里,下有武汉的红烧武昌鱼名扬天下,要想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一席之地就得独出心裁,所以就有了宜昌江段那种肉嫩味鲜、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清炖肥鱼、也就有了西坝三江边上的那些鱼馆。每到晚上灯火通明,那里就成为西坝最有代表性的一道风景。鱼馆的招牌五花八门,但无疑都有一个鱼字;店家在烹饪上各有特色,但都在“鲜”和“江”字上做文章,鲜字突出舌尖上的诱惑,江字则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特征。

和几个朋友坐在鱼馆里小酌几杯,火锅慢煮,红浪翻腾,欢声笑语,海阔天空,业务和生意、交情与友谊常常就在推杯换盏中完成和升华。加上夜幕降临,找一临窗的位置,推窗揽月,江风习习,水波不兴,近处有渔舟泊于岸边,随波轻摇;不远处三江对面沿江大道上的那些楼群的灯光倒映在江中,光影缤纷,就是一种雅致。其实,到西坝鱼馆吃鱼吃的就是一种心情,生意谈成了,酒也喝得顺畅了,吃到酒足饭饱、有几分醉意以后走出鱼馆,指一指不远处的某个站街女,粗声粗气的告诉她:“过来,好好伺候我们的客人,皇军好处大大的!”

这样的情况很正常,生意场上也得有声有色的嘛。一般的时候没什么事,站街女把客人领到不远处的某间出租屋去颠鸾倒凤,其他的人就坐在三江护坡边抽烟喝茶谈闲话,等客人完事以后再开车回去。可有一次襄北农场来的客人却被西坝派出所的人给抓住了。念时他们的客人可是武警,又是军官,身份当然暴露不得。就得满世界的赶紧找市局的朋友过去疏通,罚款照交,尽快放人,就是不要问人家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念时足足忙乱了大半夜才得以解决。当然还是会在她的前夫开的那家鱼馆再次请客吃饭,来的多半都是警察,不过不穿警服的。

很多年过去,早就和前夫离婚,改嫁到柳叶湖边又当了另一家餐馆的老板娘的那位姓林的女人曾经在手机上看见过一则笑话,说的是某公司春节前组织客户出去玩,不慎遇到扫黄,一客户被抓拘留十五天。客户老婆收到处罚通知书后到公司大骂,众员工惶恐中,只见总监淡定的说道:“大嫂,大哥那天其实是喝多了,我们不让他走,他说嫂子在家等自己坚持要开车回去,结果被查了酒驾。我们费了好大的力,通过各种关系才改成**,不然得坐六个月牢,还得重考驾照,要知道现在驾照多难考啊。”客户老婆最后千谢万谢的离开了。

常德农家乐的生意和宜昌西坝鱼馆的生意无法可比,鱼馆是越是天黑生意越好,农家乐却就是中午忙上一阵子,等到夕阳西下、柳叶湖的江面被夕阳反射下形成的粼粼微波变得一片金黄的时候,客人早就离去,剩下的是一片寂寞和留下的满地狼藉。闲着无事,老板娘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烟,就在手机上看见了那则笑话,就想起了当年西坝的那家鱼馆,也想起了她的前夫、她前夫的那个老同学和那些吃鱼的人。

随风而动(18)

十八、东山隧道

早就过了下班**期,可是宜昌东山隧道里依然被大小车辆堵得满满当当的,坐在车上的老唐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晚上七点差十分了,说好的在夷陵饭店请应城来的几位朋友吃饭,结果却被堵在这里。就不得不掏出手机给朋友表示歉意,还会在电话里自嘲地说笑话:"北京都成了首堵,宜昌这座拼命想做大做强的城市肯定会堵车的,不然怎么展现大城风范呢?"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叫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的地方,明明是经济严峻、信心指数下滑,却被说成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一线城市的房价一飞冲天、涨幅惊人,不得不出台了若干限购措施,其实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只需要紧缩对房地产商的信贷和加大商业用地的挂牌这两点就能让楼市一落千丈却偏偏不做,这就是立场不同、思维也不一样。

就拿宜昌新建成的那座长江大桥一样,原来公认的"庙嘴"却被领导拍脑袋决定改为"至喜",说是显得很吉利,殊不知至喜的谐音却是"窒息"?就拿这座城市的交通而言,中心城区本来就被自然地形压缩在一条窄长的江边地带,可是在各地纷纷拆除好看不中用的BRT的时候,东山大道的改造却偏偏选择建造BRT而不是大家期待的高架桥以形成新的高速通道;中心城区的道路早就被日益增加的私家车挤得满满当当,偏远的市郊却横七竖八的建起了无数条高等级公路,车辆通过率寥寥无几,却不知道研讨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畅通难题,也不知道多架几座立交桥,其中的猫腻谁都看得明明白白。

那个胖胖的有着一个大大的啤酒肚的老唐是一个很精明的生意人,在区办企业蒸蒸日上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勇敢的从大集体跳槽,从那家厂里的销售科长做起,一直做到厂长和公司老总;敏锐地察觉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外资和外企对国有企业的**冲击,毅然而然的又选择了离职,成立了自己的民营公司;看到了沿海一带逐渐蔓延的倒闭潮,就知道制造业的冬天来临,抢先一步关闭了公司,清盘走人,也就再一次躲过了一劫。古人说得多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不过直到如今,老唐依然很怀恋当年在那家企业那些热火朝天搞建设、齐心合力促生产的日日夜夜,那个时候,沙河的那座面积数十亩的厂区刚刚建成,五层的办公大楼,三栋并排而建的标准厂房,车辆穿梭、机声隆隆、业务饱满、生产正酣;那个时候,现在香格里拉小区位于西陵二路与樵湖岭路交汇处的那栋原来叉车厂宿舍楼的一层有一半是属于他们公司的,珍珠路国家电力营业部旁边那栋大楼的一楼门面也几乎全是属于他们的。

那个时候老唐忙得很,一上班就拉起正在美滋滋的趴在公司办公桌上过早的念时就往外走,告诉他得跟着他到武钢去一趟,念时挣扎着站住脚:"唐老鸭,搞清楚一点行不行?昨天半夜我才从通山回来,让我*口气、歇一歇行不行?"

"不行!"老唐和他的几个同事七手八脚的把念时推进了那辆刚刚大修过的双排座货车上:"谁叫你和武钢设计院的周工是好朋友呢?人家点名道姓要请你喝酒!"

什么叫胳膊拧不过**?什么叫寡不敌众?那个同样很忙碌、刚刚回到宜昌的念时最终还是不得不在老唐和其他两个同事的劫持下坐上车前往武汉。开车的那个帅帅的小郭用点烟器给一百个不情愿的念时点上一支烟,笑嘻嘻的说道:"王哥,等到了武汉,他们去谈生意,我陪着你去书店淘书去!"

老唐就给了小郭一巴掌:"看着点路,你这个开飞机的,这里还是城里!"

好不容易等到前方的车开始慢慢一点点的向前走走停停了,想起了当年往事的老唐在车后排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现在也算得上有钱了,可生活却没有从前那么丰富多彩了。(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弃少归来 万道龙皇 校花的贴身高手 妖孽奶爸在都市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开挂闯异界 神武战王 邪龙狂兵 废少重生归来
相关推荐:位面BOSS之路全民领主:开局抽到葫芦娃从布斯巴顿到霍格沃茨武道成圣:从皇家禁地开始无限流修仙从电商时代崛起幸孕一生:总裁爹地,请签收妈咪惊,魔教妖女她当上武林盟主了!梵魔记回档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