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次元->悠然我思->红与白46

红与白46

红与白(46)

四十六、出殡

"出殡"又叫"出葬"、又叫"出山",反正都是用"灵杠"抬着灵柩上山去亡人的墓地。这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隆重的仪式。

据民国版《宜昌县志》记载:"至开灵时,陈设牲牢,宾朋齐集,礼生导引行礼,谓之堂祭。"也就是说,出殡前再祭拜一下亡人,以亲疏尊卑为序,孝子贤孙先祭,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后祭,在鞭炮声中丧家行跪拜礼,外人拱手三叩拜。笔者的丈人的堂祭似乎更为隆重,有一个年长的大宗伯主持堂祭礼式,孝子贤孙们上香三次、三拜九叩,那个老人在堂屋里用特有的腔调,"哀哉复哀哉"般地将笔者丈人的生平事迹用半古半白的悼文的形式*诵了一番,那是他自己守夜的时候,拿一杆毛笔,坐在棺材边上写在一张白纸上的,所以印象十分深刻。

出殡前必须先拆孝堂,将长眠灯、灵牌或遗像、"落气"钵子(烧纸钱的瓦罐)依次移到灵杠的前面,抬重的人用竹篾孝将棺材捆紧,棺材的大小两头分别用绳索系好,随着"八大金刚"一声吆喝,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四位抬重人抬起灵柩向灵杠走去,他们身后有一人放着一长挂鞭炮,从堂屋一直放到大门外的场坝;还有一人拿着一把扫把象征性地将灵堂里的垃圾扫地出门,然后将那把扫把远远扔到坡下,意在扫除了一切邪恶。

等到孝子贤孙都在灵杠前跪倒,等到抬重的人(少则八人,所以叫"八大金刚";多则十六人,前者亡人多为女性,后者多为男性)把灵柩结结实实的绑在灵杠上,找一个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孝子贤孙披着红孝(头*红布)跨坐于灵杠正中,这叫"压重",都准备好了以后,出殡的时辰也到了。风水先生一声喊"起",鞭炮齐鸣、锣鼓震天,由十六人分成前后两组抬重的男人就会应一声"走",出殡正式开始了。

出殡的路线是预先约定好的,规矩是路线宜长不宜短,一则是基于讲排场、讲名望、讲热闹、讲风光之故;二则是生离尚有"十里长亭相送"的规矩,死别自然要走大道、绕远路相送,也有依依不舍之意;三则是因为送葬的人回来的时候不能与送葬去时走同一条路,那会不吉利,所以笔者丈人当年出殡几乎兜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历时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墓地。

整个出葬队伍浩浩荡荡,前面有挑着粪筐箩筐的人沿途抛散纸钱,这叫"买路钱";遇到过沟过桥、爬坡下坎时,还有拿着过去装粮食用的木*的人要向棺材上方洒一把谷物,以打发小鬼们,让他们不从中刁难,让其顺利通过。旧规矩出殡时孝子打灵幡走在前,"以幡幛引路",而现在则改为举着各种清明吊、大吊和花圈的走在前面,也是白花花的一片;端灵位、捧遗像的后面,则是一大群人抬着的棺材,在他们的前后左右,全是披麻戴孝、扶着由一尺来长的竹筒做成、一端缠有白纸剪成的小花的"嚎丧棒"的孝子贤孙,那只有亡人的儿子、侄儿,上门入赘的女婿可以拿。拿嚎丧棒一则是表示自己是亡人的亲人(竹筒是青的),二则是祝福亡人的家庭(竹子开花节节高)。在他们身后,还有人数众多的送葬人。

出殡的途中如果遇到有人家路祭,给亡人放鞭、烧纸送行,孝子贤孙不仅要下跪回礼,还要赠予对方"孝服子(宜昌丧葬专用词毛巾)";遇到抬重的人要歇息,不管是烂泥坑还是碎石路,孝子贤孙都要就近下跪,给抬重人磕头,不仅有专人给抬重的人递烟,还要给他们每一个人塞点钱"意思意思"。宜昌的规矩是,送葬不管是游街或穿乡,都不得包别人家的香火(也就是行走的路线不得把别人家的房屋包住);还有送葬的路上绝对不能与另一支送葬的队伍相遇,那是最大的不吉利。还就好在现在都会消息快捷,相互通气,就可以避免的。(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弃少归来 万道龙皇 校花的贴身高手 妖孽奶爸在都市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开挂闯异界 神武战王 邪龙狂兵 废少重生归来
相关推荐:位面BOSS之路全民领主:开局抽到葫芦娃从布斯巴顿到霍格沃茨武道成圣:从皇家禁地开始无限流修仙从电商时代崛起幸孕一生:总裁爹地,请签收妈咪惊,魔教妖女她当上武林盟主了!梵魔记回档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