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古代->我在红楼修文物->154、第154章

154、第154章

本书作者其他书: [基建]被误认是神明以后 重生民国俏厨娘

那天天气转凉, 王府里各处按旧例都烧了炭,但因雍亲王府从上至下都安了玻璃窗子, 没那么快冷下来, 屋子里便温暖如春。

弘历一进书房, 就顺手将外面的大衣裳脱下来, 露出腰间佩着的一个小荷包。这荷包配色极为艳丽而大胆,似乎是好几种不同花色的织缎料子拼凑起来的,石咏忍不住便多看了一眼。

弘历一下子伸手将这荷包按住了, 涨红了脸, 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额娘做的,怕是入不了师父的眼。”

石咏对于各种审美一向宽容, 无论是错彩镂金、还是出水芙蓉, 他认为各有各的好看,当下便笑道:“很好看啊!”

弘历却始终伸手将那荷包捂住, 转过身去不欲石咏看见, 口中道:“不不不, 还是阿玛平素所佩的那一种荷包好看。”

雍亲王戴的佩饰,石咏无聊且大胆的时候也看过一两眼,晓得都是纯色的, 石青、宝蓝、檀色……但是织料大多都有暗纹, 只有当光线折射的时候,偶然能叫人瞥见上面细致的纹样,团花、折枝、锦群……

石咏有时会很好奇雍亲王这种文雅、素静、精细的审美究竟从何而来,但想这一位年幼时曾被先佟皇后养在膝下, 这世上的好东西大约他见过不少。其次雍亲王长久以来一直混在夺嫡圈的外围,自称淡泊名利,又时常礼佛参禅,且不论他此举究竟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掩盖自己对权位的向往,总之雍亲王的确便是这样一个风格。

然而弘历的反应却叫石咏明白了一件事,这个雪团子,自小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一方面他的生母钮钴禄氏份位不高,但是慈爱温柔,做出来的佩饰深受弘历的喜爱;另一方面弘历又从小便“知道”其父雍亲王一向所喜的那种风格才是真正“好看”的。因此弘历始终身处两种不同的风格之间,他幼年时所培养起来的审美是一种撕裂式的,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是天然所喜,一半则是被迫爱上。身处王府,弘历小小年纪,竟没法儿对自己的喜好不加掩饰。

到这里,石咏忽然有些理解弘历性格的成因。这世上有两种人生轨迹,一种是像贾宝玉那样的,曾经富贵半生,好东西见识过无数,到后半生家业凋零,潦倒之际,依旧无法改变昔日的审美与眼界。

另一种人生,大约便如弘历这般,幼时活得小心翼翼,直到得了皇祖父的青目,才终于能抬起头来做人,一旦自己登上大位,无人再压在他头上,便像是患了收集癖一样,不仅将历朝历代的好东西都收罗至名下,并且一定要刻上自己的印记;同时他幼时曾经深深烙□□底的,母亲留给他的影响,便再也不加抑制地释放出来。

于是后人才有了对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评价。

石咏一旦想明白了这一点,便大致知道这孩子的性子该怎么掰了。

他也开始反思,弟弟石喻当初用青石板练字,的确是家境贫寒,不得已而为之;而雍亲王府的四阿哥也这样做,是否有些过了?便难怪有人背后放话,说自己指点四阿哥,去讨雍亲王的欢心。

于是石咏便干脆自掏腰包,买了些用来习字最好的纸,美其名曰掌握纸张与墨色的用法,其实是想借这个机会,不再让弘历只晓得一味俭省了,他反其道行之,让弘历能拓宽眼界,更多见识一些好东西。这雪浪纸得二两银子方得一刀,可正如石咏所说,弘历一旦见识了,用过了,方知这东西的好处,也方能更为珍惜。

想到这儿,石咏很是郑重地交待弘历:“四阿哥日后须记住一点,学书是如此,为人也是如此,眼界与胸怀,将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走至何处。”

弘历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哪里能听得懂石咏话里的深意,当下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然而雍亲王府就这巴掌大点儿的地方,雍亲王又将自己的地盘打理得像铁桶一样,今天在书房里,弘时阿哥与弘历阿哥与石咏之间的对答,在傍晚之前,已经一条条全部记录在案,送到了雍亲王手里。

“弘时这……”雍亲王见了弘时那句“马屁精的师父不过是大马屁精”罢了,只丝丝地冷笑。他原先也想过石咏教弘历用青石板练字,是不是也有“投己所好”之嫌,可是他随即打听到,石咏的弟弟石喻,年幼的时候,也是这样练的。

“这小子自己不愿放下身段请人指点,到头来便也怪不了别人。”雍亲王的评价,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表示分毫的同情。

待看到石咏说起,“只有见识过真正好的,才知道该如何善用”,又见他说起眼界与胸怀,到此时,雍亲王那张万年冰山脸上才真正有些动容。

“知道了!”雍亲王点点头将密报撂下,想了想吩咐,“去库房看看,有没有适合写字的纸张。王府阿哥,断没有学写字无纸可用的道理。要好些的,能托色的最好,不要落笔太涩的,赵孟頫所喜的那等就太寡淡了。”

王府管事听说了,恭敬应下,可是心里却在想,这好像和您以前吩咐的,有点儿不大一样啊。

进了十一月之后,天气越发寒冷。这日石咏下衙回来之后,听李寿说汤金扬已经将前日里放大镜的账和银子都送了过来。石咏得知这位“汤裱褙”在琉璃厂大街上“松竹斋”相候,便亲自过去,将早先答应给汤金扬的抽成给他送去。

一揭“松竹斋”的帘子,石咏见屋内聚了几人,正在指点说着些什么。石咏一怔,当即招呼:“克柔兄,你也来京了?”

松竹斋上至老板,下至掌柜伙计,都与石咏相熟,此刻听石咏如此亲切地招呼店内穿着最为朴素的一名布衣书生,都大为惊异。白老板咬着舌头问:“石大人……您,您认得这位……”

那名布衣书生正是扬州郑燮,听见有人唤自己“克柔”,已经面带惊异,转过身来。俗语说,“养移体、居移气”,石咏为官已有几年,绝非当初初出茅庐时那般年轻稚嫩的模样。此外,他此前面颊上受过伤,如今固然已经疤痕淡去,可是却令他的面庞看上去多多少少有些不同。因此郑燮一时半会儿没有马上认出来,直到白老板打了一声招呼之后,一时才恍然大悟,赶紧躬身行礼,口中道:“石……石大人……”

“克柔兄是什么时候到京城来的?怎么也不使人来招呼一声?”石咏记得他当初离开扬州之前,曾经给郑燮留过地址,邀他上京之时来自家小坐。

郑燮面带尴尬,半日方道:“学生……学生谢过大人体恤……”

他口称“学生”,石咏想起旧事,赶紧问:“克柔兄当日一定是高中了吧!”

郑燮连连点头,石咏当即大喜。

当日石咏离开扬州时,曾经对郑燮说过,他那一科是必中的。中国古代美术史诚不我欺,郑燮弱冠时中秀才,果然便是当年扬州那次科考。

郑燮见了石咏的欢喜,心里也有些感动。然而他取中生员之后,再下场乡试,却并不顺利,未能中举。他心中烦闷无已,想出来散散心,加之又慕京城文风鼎盛,人物风流,便携家眷上京来看看。

但是他进京没几日,便觉出手头拮据,不得已,便到琉璃厂来卖画,顺便还想买些纸回去,回去多作些画。

石咏替郑燮感到无限欢喜,听郑燮又叫自己“大人”,连忙摇手道:“别,千万别,克柔兄叫我茂行就成。”

石咏这话一出口,旁边白老板、杨掌柜,并汤金扬的脸色就全变了。

他们可没想到郑燮这么个带着南方口音的穷秀才竟然是认得石咏的,更没想到石咏竟会待对方如此亲近,宛若已经相识多年的好友。

而他们几个刚才好像,正准备联手坑郑燮一把。

石咏很快也意识到郑燮过来松竹斋是来卖画的,见杨掌柜面前的红檀木方桌上铺着一副画在宣纸上,尚未装裱的“竹石图”。

“克柔兄的画艺又有进益了,”石咏美滋滋地看着,心里在暗自掂量这样一副郑板桥的真迹在后世拍卖会上能卖多少银钱。

他随口问杨掌柜,“这样一幅竹石图,贵店多少钱收?”

旁边郑燮接口:“六两银子。”

原本石咏的目光一直在郑燮那副竹石图上流连,听见这话,惊得抬起头来,望向白老板杨掌柜他们几个,只见对方脸上大写的尴尬。

六两银子一幅,是专收那些不知名画工所画的那种“福禄喜庆”主题制式画的。然而郑燮一看就是书生气极重的文人,他笔下之作,与那些毫无情感的制式画完全不同。只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郑燮如今,在京中还没有名气罢了。

“听说画幅装裱过之后,价钱能再卖得高些。可是学生如今手头拮据,也顾不上这许多了,先卖上一幅画,再买一刀雪浪纸回去再说。”

上回石咏就是在松竹斋买的雪浪纸,寻常要三两银子一刀的,白老板给他了二两银子的亲友价。

若是郑燮六两银卖一幅竹石图,再三两银买一刀纸,就只得三两银。他在京城还要租房居住,养家糊口,这幅画卖得有些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石咏想了想,说:“这样吧,白老板,杨掌柜,克柔兄的这一幅画我看着很是喜欢,想以十两银作价买下,因是在你店里相中的,老规矩该给贵店一成佣金,这一成佣我来出,就是十一两银子……”

白老板和杨掌柜赶紧客气,执意要免了这层佣金,石咏却知这种古董书画行的生意也不好做,这么多人等着吃饭,不便坏了其中的规矩,再说郑燮的画若要在京里卖,以后还是要走松竹斋这种铺子的关系,他先帮郑燮的画定个基调,再让松竹斋开张做笔买卖,尝点儿甜头,以后看在他的面儿上多帮着郑燮卖上两幅。

最后双方商议,还是按石咏说的结算了。然而石咏身上的银钱都结给了汤金扬,最后还是白老板垫了十两银给郑燮,石咏那边回头再将银两给松竹斋送来。

石咏见到属于他的竹石图,举在面前欣赏,越看越喜,越发觉得这十一两银子画得好值。三年不见,郑燮的功力大有进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幅画上没有题字。

郑燮也看出了这一点,当即慨然应道:“掌柜,此处可借笔墨乎?”

他借了笔墨,当场在这已经画就的竹石图上挥毫,亲手书写了题跋,再将墨迹细细吹干,这才递给石咏。石咏大喜过望,捧着竹石图爱不释手,扭头看看汤金扬:“汤师傅,又要烦劳你多花些功夫替我装裱这一幅!”

这下子,松竹斋里皆大欢喜,白老板和杨掌柜赚到佣金,卖出了雪浪纸,汤裱褙揽了一件生意,郑燮赚到了生活费,而石咏得了喜爱的书画。

白老板与杨掌柜看了郑燮所写的题跋,也大为赞叹,都说这字给画幅增色不少。杨镜锌连连说:“郑先生下回再送画来,只消在这画上题一句诗,这价钱能翻上一倍不止。”态度早已转为殷勤,盼着郑燮下回继续送些有题诗的竹石、兰竹图,交给他他准备能卖出去。

一时郑燮唯有苦笑,郑重谢过石咏,拿上银两,匆匆告辞,只说家中正在等米下锅。

石咏望着郑燮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竟困窘至此,早知道就该将刚才那幅竹石图的价格再开高一点的。

只不过他眼下手头闲钱也不算多,早先石家的进项,都用在了买隔壁院子上,还有一部分则送去了树村,在那里,李大牛在冬闲时会招几名工匠,将石家那间三进的小院子张罗着盖起来。再加上眼看就要进腊月,过年时会有不少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石家的压力会比以前更重。

此外,石咏心里还隐隐约约有些忧虑。他知道郑燮郑板桥此生坎坷,可也只有那样曲折的人生阅历,才造就了后人所熟知的郑板桥。他固然可以资助郑板桥,助他脱离贫困潦倒的处境,甚至助他在京扬名,不必再等上二十年才会有人对板桥之画趋之若鹜——

可是这样做,有可能会拉低郑板桥的格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若是人生一帆风顺,郑燮便未必再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励志名句。

想到这里,石咏便有些犹豫。只不过他对今日之事全无后悔,总不能看着旁人有揭不开锅吧!

石咏想着心事,从松竹斋走出来。

这时候杨掌柜杨镜锌自后追上来,极小声地向石咏说:“茂行,听说郑燮此人上京时携带妖童一名,并曾自承好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茂行如今正教着雍王府的四阿哥,这些事上……要三思啊!”

杨镜锌口中所说的“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1”,乃是隐晦所指,好男风之意。

石咏听了一怔,依稀记起此事确实在史上有所记载,只是在后世郑板桥人格的光辉远远盖过了对于他的私德的讨论,后人更看重他的作品,对这种癖好也并不怎么在意。

此刻石咏听了杨镜锌婉言相劝,知道对方也是为自己着想,当即点头随意应了。他固然可以“三思”,“三思”之后结不结交郑燮,不还是由他自己定?

只是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倏地扭头望向杨镜锌,差一点问出口:“原来你是……”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板桥自叙》。

另外通知一下,下周出门,跟大家见面的都是存稿,周一到周五都是每天两更一共六千字。更新时间不变,俺都是定时的,中午11:30和晚上19:30各一章,没有特殊情况一定会更的。

请不要嫌弃俺短小,下周周六或周日会恢复原本的更新量的。

热门推荐:弃少归来 神武战王 都市之万界至尊 开挂闯异界 盖世仙尊 头狼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万道龙皇 邪龙狂兵
相关推荐: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重生之女配辣妈很剽悍落难的魔王不如猪她总是想离婚[重生]吸血伯爵在游戏里傍上野王以后随身空间在末世[综]我的兄弟遍布全世界锦堂春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