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次元->我身体里的陌生人->第三十六章:我的精神生活

第三十六章:我的精神生活

我的数理化从初中起就差得一塌糊涂,因为它们太不对我的胃口。我喜爱的是阅读、写作和绘画,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性别意识的困惑,是催发或者说促进我人格艺术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外界和内心双重交迫的困境,大大激发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强烈到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内心中掀起轩然大波。

美国精神病学者罗伯特·斯特罗勒研究过儿童的错生性别现象,他分析病人后这样写道:“这些小男孩的艺术趣味是我们的社会认为女性成分胜过男性的那一类,因为这些男孩既是聪明、活泼,好奇而又有独创性,他们的创造力是肉yu的而非智力的。他们摸,击,嗅,听,视,尝-----他们创造是为了满足器官。”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将成为一个作家。但奇怪的是,那时候,除了作文,我还从来没有写出过一篇象样的文章,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写,又能不能写。但怎样解释这份坚定的自信呢?我想,如果把这种清晰无比的感觉称之为预感的话,还不如说应该是对自我本能的一种领悟而已。遥远的未来,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神秘莫测的伏笔呢?而那个懵懂年少的小孩子,也许就是在这种超验的体会中,隐约而又明晰地窥察到了自己的命运。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用于形容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的词汇,叫做“追问生命”。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我觉得其实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只不过那时候我追问的是死亡而不是生命,但既然死亡是如同月蚀的阴影一样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那我想这样解释也未尝不可。我至今也无法确切形容在最初理解死亡这一真实含义时,那只能够用核爆炸来比拟的心理震荡。那种能够将人心撕裂开来的恐惧刹那间就把我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变成了小老人。别的小朋友都在阳光下快乐地嬉戏着,而我却独自躺在阴清的房间里,整日盯着房顶上移动的日影怔怔发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时我的头脑经常被这样一个现在想来仍清晰如水的奇特意象牢牢盘踞着:千万年后一个如水墨画般晨雾清朦的山谷,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一笛横吹,笛声清越而回声悠远,有一种万象俱灭的荒寂感。而到了那个时候,早已不复有我了,不管是一千年还是一万年,永远永远不复有我了!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这个怪异的意象简直如同一句法力无边的巫咒,每想及此,那种让人恨不得大哭大叫的恐惧就好象阿拉丁神灯所辖的那个魔怪似的召之即来,将我窒息一般紧紧地钳制在它可怖的利爪之下,不能动弹分毫。这种“少儿不宜”的心理体验源于何时,现在已不复记忆,但据能够整天无所事事地胡思乱想这一事实推断,应该是在学龄前。小小年纪就拥有如此强烈可惊的自我意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自我意识的产物必然是思索。而思索,特别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思索,则往往意味着孤独。这就是我今天在过着的内倾的心灵生活的前兆吧?

后来,我上了小学,开始进入一种按部就班的人生。除了一些订的儿童文艺类杂志外,爸爸开始有意识地让我们接触一些他认为优秀而且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象《鲁滨逊漂流记》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历险记》等世界名著。当然只是简写本,但是对于儿童的阅读趣味来说,只要是有趣的情节,就可以兴致盎然地看下去。也有一部分是真正为儿童而写的名著,象劳拉·英格儿反映美国西部早期移民拓荒生活的《大草原上的小房子》,简直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太有意思的《蟋蟀历险记》,和《木尔兹》,这本讲一位孤独的守林老人和一只猞猁之间的感人故事的好书。还有《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和王安忆的《黑黑白白》,还有……不管什么时候,就象现在,只要念一念它们的书名,想一想那些仍然鲜明得就象昨天才看过的情节,我的心中就会交织起一种怅然而甜蜜的心绪。使我觉得,我整个童年的密码,仿佛就储存在那些朴拙可爱的插图和生动活泼得似乎在蹦蹦跳跳的文字,还有阅读时乍喜乍悲酸酸甜甜的心绪,乃至它们看旧了以后散发出的那种特别的气味里面。而一经提取,在瞬间的恍惚中我又看见了当年那个小小的我,就象一条在回旋的激流中跳舞的鱼,在艺术之美的最初感悟中,体验着将持续一生的某种幸福。

那个时候,我基本上还算是个和别的儿童无异的孩子。没有激烈的内心冲突,也不曾为自身同外界的格格不入而苦恼万分。我还没有因为意识到生命的残缺,而不得不求助于艺术的慰籍。可是在那些永远忘不掉的最初的文字中,却还是心甘情愿地和它们共冷暖,任由身心被重重地打下再也抹不去的戳记。

有一天,姐姐带着她的两个女同学来家里做客。她们写完作业以后,其中一个女孩子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浅蓝色的笔记本,一边看着正在玩皮球的我,一边在本子上涂涂抹抹起来。姐姐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凑上去看,她们看看本子,又看看我,然后发出一阵叽叽喳喳的评论声。后来,不知道谁说了什么可笑的话,她们又一起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我不明白她们在搞些什么名堂,但直觉地感到与我有关。于是,我就放下手里的皮球,毫不客气地推开姐姐,把头凑了过去。写到这里,那种曾在我幼年时经历的震慑之感好象又回来了:在那张洁白的纸页上,我突然和另一个初次以艺术形式出现的“我”赫然相对。当然不象镜子里的那样清晰,但我区别于所有人的面貌特征都被浓缩地提取了,而且有意在局部处理得有些滑稽好笑。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的确是惟妙惟肖的我。她们都看着我笑,我就生起气来,无法无天地一把抢过本子就跑。见姐姐追来,我抱着本子跑进另一间屋子,用力把门锁上。姐姐使劲拍着门让我把门打开,我不理她,自管自坐下来欣赏起那些画作来。

这时,我才发现,那是一本画满了古代仕女和人体素描的习作本。人体素描我不大感兴趣,吸引我的是那些姿态万千,服饰各异的仕女图。虽然只是信笔涂鸦,也没有着色,可是线条准确,姿态飘逸,特别是那些细致而繁复的头饰、衣褶和羽扇飘带,无不显示出画作者想象的丰富和功力的深厚(我是后来听姐姐说起才知道的,她这个女同学原来就是我省著名画家XXX的女儿)。当时的我当然毫无分析鉴赏的能力,我只是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气息,从那些肢体、线条和手势中散发出来,神秘而又可亲,好象不能解释的一种约定。我痴痴地看着,反反复复地看,直到后来姐姐找来钥匙把门打开,我仍然坐在地上,在黄昏的光线中,以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有点让她担心害怕的安静,沉迷在一个线条构筑的世界中。

第二天,我偷偷地从姐姐的作业本上扯下一张白纸,在地上磨尖了铅笔,一本正经地模仿着一张小画片,开始了我绘画艺术的创作。刚开始当然技不如人,“仕女”们一个个头大如斗,血盆大口,肢体也严重的比例失调,丑陋得自己看了也觉得恶心。可是画着画着就有了进步,兴趣也随之大了起来,天天趴在桌上不厌其烦地画。渐渐地,我的小哥哥也被我“传染”了,他也画了起来。不过,他却对在他看来“花呀朵呀”的仕女画不屑一顾,象所有热衷于开枪打仗的小男孩一样,他把他的想象力都用来构筑他心中横扫千军叱咤风云的战争场面上了。上了小学以后,开设了美术课程,我们画画的兴趣越发高涨起来。用蜡笔画,用铅笔画,最后发展到了学着挥毫泼墨。小画家的梦在激励着我们,而我也开始觉得,在那些制造各色美女们的过程中,我的确能够获得一种特别的快感,好象我也化身其中,在种种想象中千娇百媚、翩若惊鸿。从小学到初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不可自拔地在最初的创造欲里深陷着,原先是回家画,课余画,最后发展到碰上不那么喜欢的课程,也趴在桌上偷偷画的地步。终于有一天,哥哥正在课堂上画得浑然忘我的时候,冷不防被一位明察秋毫的政治老师揭了老底。哥哥吓坏了,以为一顿严厉的训斥肯定是跑不了的了。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那个老师逐页看完了他的绘画本以后,却什么也没有说,只让他课后留下来。下课后,老师先对哥哥上课不专心听讲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并要求他作了今后决不再犯同类错误的承诺。接下来,这位老师说他觉得哥哥的画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既然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天赋,他做老师的就应该尽力开发扶持。果然,第二天,哥哥被这位老师推荐到了市中学生画院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哥哥又向画院推荐了我。我们似乎已经踏上了艺术的路途,虽然这只是第一步,可是每逢周末一起背着深绿色的画夹子,穿越同龄人好奇和欣羡的目光走向画室,的确是一件能够令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事情。艺术就象笼罩在头顶上的一道光环,它能够使人变得不同凡响,我开始得到这样一种认识。

进入画院以后,在学习了一些正规的绘画知识以后,我才明白,自己以前那些总是博得别人满口夸赞的“作品”,严格地说,实际上只是一些缺少立体感和比例失真的雕虫小技,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都是准确而立体的,是由光影环抱着的,有血有肉充溢着思想情感的产物。它需要解剖刀似的犀利目光和把握全局的宏观意识,还应该具有一种能够将别人视若无睹的事物提炼出某种价值、并且升华到一定高度的能力。当然,那种似乎要将画布燃烧起来的强烈情感也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可是,我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这种能力是我所缺乏的。对于白描式的仕女画的长期的偏爱,使我养成了拘泥于局部而难以把握整体的痼疾,而且一经形成便再难以纠正。还有,对于笔下所表现内容的敏锐、激情和爆发力,以及形神兼备深入骨髓以至于好象能够烙在画布上的高超表现力也是我所不具备的。不,严格地说,这种能力实际上我也有,只不过它们将注定在更适合的领域里一展身手。关于这一点是当时的我还没有领会到的,我只知道和很多后来考上专业美院的同学们相比,我是相形见绌的,哥哥也比我好不了多少。而更重要的是,对于绘画,我们其实都有一些无心插柳和歪打正着的意思。本身既不具备过人的天赋,也缺乏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甚至连一种比较执着的爱好也谈不上,于是我们明智地偃旗息鼓了。

我又心甘情愿地回到了那些可爱的文字当中。其实我从来没有远离过它们,只不过有一段时间我把我的精力过多地倾注在了一种似是而非的爱好中了。就在绘画上的失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我也模模糊糊地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多细腻的情绪和感觉,是为那些线条和色彩所难以承载和寄寓的,它们似乎期待着一种更为理想的展现方式。不管是在春日的微风中摇曳的一树绿叶,还是那些沐在光影之中默然沉思的石膏像,即使是这些最适宜于用笔尖固定的物体和印象,我也是本能地渴望将它们连缀成为流动着情感的文字。

小学一年级第一次上作文课,老师出的作文题是“记一次春游”。经过评阅后,我的分数是全班最高的!按老师的话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写成了流水帐,不外是到过哪些地方,吃了什么东西,千篇一律。只有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而且把自己一路观察的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入了单纯的写景记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对于文章的结尾,老师尤其盛赞不已。因为老师当堂读了出来,所以印象深刻,到现在还记得是写到坐旋转电马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就象是乘坐在一匹生气勃勃的大红马上,正一日千里地向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飞奔……”。这当然是社会大环境的宣传教育在一个七岁儿童的头脑中有些造作矫情的体现,可是我觉得我的写作才能可能已经初露端倪了。因为最起码,我能够领悟一篇文章应该怎样写,而且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煽情”。我知道什么样的文章能够打动别人,到现在为止,这仍然是我的强项。(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万道龙皇 绝品透视眼 弃少归来 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盖世仙尊 校花的贴身高手 头狼 神武战王 都市之万界至尊
相关推荐:煤啸泛人类联盟回避暧昧我身体关押着诸天大佬我活在你身体里吞噬星空之道尊吞噬星空之混沌太极重生八零残疾大佬心尖宠全球震惊:你管这叫动物园雄兵连之天使崛起